湖面的石塔就是三潭印月主景。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每两塔之间相距62 米,塔高2米,塔基系扁圆石座,塔身呈球形。四周排列着五个小圆孔。饰着浮雕图案。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 光"交相辉映,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就由此得名. 位于西湖中“小瀛洲”岛南端 ,有三座明代的葫芦形石塔,塔内有孔,月夜置灯其间,圆光映水,与水中明月辉映,成为奇观。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典范之作。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凡保宁寺,北宋词家秦观《送僧归保宁寺》诗中有句云:“西湖环岸皆招堤,楼阁晦明如卧披。保宁复在*处,水光四合无端倪。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可知岛上赏月由来已久。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0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