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旧厂虎房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御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 这是清代曾任过国子监祭酒的大文人吴梅村的咏琉璃厂的一首诗(见戴璐的《腾荫杂记》)。全国闻名的“中国书店”,就位于琉璃厂这条著名的文化街上的一座院落。这条街、这院落,连同院内的、街上的“来薰阁”、“邃雅斋”、“文奎堂”、“松筠阁”等清代以来北京有名的书铺(这些店铺现在均由中国书店统一管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从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全国文人聚集北京,琉璃厂就逐渐兴旺起来了。当时,这里的书店多至30余家,加之清代考据学派的兴起,琉璃厂就形成了文人游集的场所。来京的文人都以到琉璃厂买书为乐事,因那时侯的汉族官员多住在宣武门外,而一些会馆(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也大都在宣武门外至前门外一带,官员、商人和赶考的举子也常到这一带游玩。各地书商(主要是江浙一带的书贾)也纷纷携带珍贵书籍进京,在琉璃厂一带设摊出售。丰富的各类书籍、方便的阅读和选购条件使其以独具的特殊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文人墨客、学者、举子光顾。 清末,在琉璃厂修建了学堂之后,这里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1917年,在琉璃厂建造了“海王村公园”。这处公园,实际上是一所宽敞的大院,院内东、南、西三面为书画、古玩、金石、照相等。 民国七年,康有为曾与人合伙在园内开设“长兴书局”,专售康(有为)梁(启超)著作。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