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庙据史志记载,明代重修刘公庙。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军,驻岛护军统领张文宣,为使军民获得刘公刘母的护佑,出资重修刘公庙。清政府的海军大臣奕环亲王和李鸿章,在检阅北洋海军的仪式中绵进庙叩拜,北洋海军将士每次出海或作战都到庙中进香叩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 卫, 刘公岛上的土地和房屋被英国全部购买,迫居民迁出岛外,刘公庙随迁岛外,现庙 已不存,但留有一碑载“神本依人,庙迁岛外”。刘公岛上的原刘公庙遗址仍存。 为了丰富刘公岛的人文景观,1994年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局自筹资金500万元,再建刘公庙,庙占地800平方米,前置进山门,左右钟鼓楼,前院上一台阶进中院,东侧殿匾额题“琼岛苍桑”,西侧殿匾额题“千古流芳”,两殿各塑五组彩色泥塑,述说刘公刘母神迹及刘公岛两千年的历史变迁。正殿悬 “海之光”匾,塑刘公刘母座像,两侧塑高两米的风、雨、雷、闪、千里眼、顺风耳、正、恶八 尊神像。内容设置充分体现了海岛之神和民俗风情。 建庙几年来,游人络绎不绝,是了解刘公岛名称由来和历史的游览景点。也是刘公岛规划发展的一个建设项目,但规模甚小,宜就地扩建,充实胶东沿海风情主题 ,侧重历史文化景观,建成一个胶东沿海风情园,后区增建一定面积的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