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心广场的陈家古井沿着原下六亩山弯(即今日之般若谷)进去,左侧为大狮牯坪、小狮牯坪山,右侧是凤凰山,山坡上茂林秀竹,鸟飞蝉叫,幽谷中小桥流水,溪石滚滚。18米长和8米长两座石板桥将一条大溪隔成了三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湖泊,以首先映入眼帘的湖面为美,树影婆娑,波光粼粼,那湖中又冒出一个土墩,人称“小桃花岛”,因上面培育了几棵桃树,春光明媚时节,“湖面桃花别样红”,站在小桥上观景,令人赏心悦目。沿石板路而上,溪畔山花烂漫,留意一下那溪中之石,似狮似虎,似兔似龟,很有些怪模怪样。但它非“本土之物”,都是般若谷的建设者们精选自沙溪、镜岭镇等地的沙滩中,用大吊车装运而来的。落户此谷涧,巧得其所。水流从山岗而下,冲击成千上万的顽石,白浪飞溅,哗哗作响,颇有些万马奔腾的气势。再往里行,眼前出现一耀眼的汉白玉雕就的经幢,高9米,塔身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是般若谷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大智大慧。景点之名“般若”,想必也由此而来。相传,六朝时期,大佛寺是高僧云集之处,当时佛教分禅学和般若学两派,其中般若学中的六家七宗,有五宗在这一带活动,故“般若谷”之名也有纪念古代这些高僧大德的意义。站在经幢上,遥望山顶,有七级瀑布飞流直下,*级从山岙里奔泻而出,如白龙出洞,见首不见尾,第二级,悬空而下,声如雷鸣,以下几级瀑潭相间,各有味道。*后一级如一挂珠帘,直洒宕底水面。七级瀑布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