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寺为省级重点佛寺,坐落于太湖县白云山麓,为唐代古刹。寺背倚白云峰,有清泉飞瀑自云崖而下,响声如雷,因名响水崖。激流绕寺而过,名玉带河,河上有石拱桥,建于宋,名玉带桥。海会寺前殿、中殿毁于文革,近年始恢复旧观。主体建筑为一组仿唐建筑群,红墙黄瓦,在山围绿绕中熠熠生辉,环境清幽宜人。 山门匾额“海会寺”系赵朴老所书。当时的白云山海会寺是古树苍藤,遮天蔽日,飞泉瀑布,似雪雹纷飞,狮吼雷鸣。碧瓦红墙被烟霞萦绕,松杉丛中猿鹤相亲,百鸟和鸣,诗人恍如置身桃源胜境,身心为之净化舒畅。这就是宋代白云山海会寺的画卷,宋人尚称之为古寺,那也就是唐代海会寺的旧观了。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太湖知县李淳曾撰《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建经藏记》。(见宋张昊《云谷杂记》)所谓经藏,是藏经阁、藏经楼等专门收藏佛教典籍的处所,也就是皖西南的佛教典籍研究中心,足见海会寺在宋代影响之大。“海会”是什么意思?“海会”一词,出于佛教著名典籍《华严经》。《华严经》上说:“海会者,乃以深广故意。”为佛经做注的人说:“海”比喻德高、数众。于是人们遂把许多高僧会聚在一起叫海会。赵朴老在《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仿佛灵山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这里的“海会”就是上面所说的意思。灵山是释迦牟尼讲经之处。朴老是说石窟石像。禅宗在原义的基础上对“海会”做了一些新的解释,禅宗说:僧众到寺院来修行,就好象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