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 > 全国景点大全 > 菩萨顶

菩萨顶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菩萨顶 位置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风景区灵鹫峰上
  • 开放时间06:30-18:30 所属城市忻州
  • 景点类型风景名胜区 适游时间5~10月
  • 用时参考2小时

景点简介

菩萨顶在五台山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多建于清代,建筑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这里也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黄教法会主场地,选择这一时间登山,可以看到喇嘛们“镇魔”的盛况。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居于菩萨顶,于是菩萨顶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 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并撰写碑文,在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所书的碑文,均为康熙帝手书。 据记载,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名大文殊院。据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菩萨像,塑工安生前来雕塑。一天夜里,文殊显圣,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展示真容,故此寺改名真容院。北宋时重修,并铸铜质文殊像一万尊,供奉在寺内。南宋时改建,并将此寺易名为大文殊寺。明朝永乐初年,始有菩萨顶的称谓。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又对该寺进行了重修。到了清代,由于满族崇信喇嘛教,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遂将菩萨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清康熙年间,又敕令重修菩萨顶,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从此,按照清王朝的规定,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不多见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