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二公里许。藏语中,昌是鹰、鹞的意思,珠是龙的意思。相传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恶龙,被松赞干布化身为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故得名。据说莲花生和米拉日巴等藏传佛教史上有名的人物都曾在昌珠寺周围修行,仍存的修行地遗址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相传7世纪时由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主持建造。后又经帕莫主巴大司徒绝曲坚参改建扩建。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留有遗物。 帕竹政权时期,昌珠寺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昌珠寺在其晚期归属格鲁派。昌珠寺大殿下层布局和形式与拉萨大昭寺大殿相仿。寺内原保存有大量古代壁画和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及大臣禄东赞等人塑像,造型古朴生动。达赖五世修茸时并加盖金顶。达赖十三世亦曾维修。寺内还保存有8世纪末叶由汉僧任清(大宝)监督铸造的吊钟一口,钟上镌刻藏文铭文12句,分内外两层,每层6句,自左向右排列。现钟已无存,寺又重建,殿堂修饰一新。昌珠寺的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所画的是坚期木尼额松像(观世音菩萨憩息图)。此寺为西藏著名寺院,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朴修行地青朴修行地,藏传佛教较著名的隐修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寺东北方向约十四公里处的山谷中,海拔4300米。在藏语中,“青”指这里的青氏家族,“朴”是山沟上部之意。青朴三面环山,山谷正南面敞开处正对着雅鲁藏布江的宽广河谷,观景非常有气势。由于深居大山深处,且溪流潺潺植被茂密,青朴修行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候温和,是一处风景气候皆佳的地方,这大概也是历代以来众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将这里当成修身悟法圣地的原因了。 寂护、莲花生等高僧大德先后在这里修行,留有众多圣迹。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结束时,有许多经卷都被埋在这里,后弘期早期不少掘藏师在此掘藏。所以,青朴与桑耶寺共负盛名,藏族人认为到了桑耶寺而不去青朴,就等于未到桑耶。相传,青扑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台和108处神泉。现在的青朴仍有不少远道而来的苦修者在此潜心修行,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小村。因为有不顾清苦、艰辛的修行者在此聚居,很多藏族人乃至游客都将这里视为圣地。
桑耶寺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境内,始建于公元762年,建成于779年,是藏传佛教史上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桑耶寺的寺基由莲花生大师测定,整个寺院的建筑由寂护设计,赤松德赞主持奠基。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从内地、印度、于阗等地邀请高僧住寺传经、译经,鼓励贵族子弟出家到桑耶寺修行,并宣布吐蕃全民一律尊信佛教,从此奠定了桑耶寺的崇高地位。 历史上著名的印度佛教与汉地佛教教义之争便发生在这里。桑耶寺是以古代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成以后,历代增修扩建,占地面积为4900多平方米,规模宏伟。整个建筑群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宏伟的乌策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轮;乌策大殿四角的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周围均匀分布有四大殿、八小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环绕寺庙的圆形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 建筑群占地面积11万余平方米。乌策大殿门口有一"兴佛盟誓"碑。多吉德殿大门外右侧有一吐蕃石碑,高3.8米,座高0.8米,碑文为古藏文(汉文为"吐蕃金石录")。主殿门前有右狮一对,狮高1.2米、宽0.47米、长0.76米,石座为方形,上雕有方形莲花纹。寺内还有一对汉白玉石象,高1.05米,造型古朴,线条柔美,富有唐代雕刻之风,是该寺现存石雕艺术的珍品。 寺内还有一口大铜钟,钟高1.1米,直径0.55米,钟上铸有古藏文,十分罕见。桑耶寺主殿回廊及配殿均有年代久远的精
达古溪流景区位于桑日县,就在路边,可以顺着游览的山路一直爬上
达古大峡谷是西藏第二大峡谷,距拉萨223公里,谷内有雅鲁藏布
在西藏佛教中有一位著名的护法神叫"班丹拉母"汉语就是吉祥天母
贡布日神山位于雅鲁藏布江南侧,是西藏著名的神山之一。传说在这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北邻拉萨市曲水
40号冰川位于西藏山南浪子卡县与日喀则康马县交界处、不丹边境
山南地区香芭拉民俗风情园也叫雅砻民俗风情园,位于西藏自治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