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徐各庄村西旸台山麓,是西山地区现存较完整的一处寺院。始建年代早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距辽代《旸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记载,当时该寺名为清水院。金代章宗常巡幸驻跸于此,是章宗“西山八院”之一。后又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年)扩建重修,定名为“大觉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成化十三年(1477年)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重修,明末渐毁。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雍亲王对大觉寺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增加四宜堂院、领要亭等建筑及景观,形成了大觉寺的现有格局。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重修主要殿宇。20世纪30年代,山门被雷电击毁。新中国建立初期,寺院已荒废,南北两路殿宇多已圮毁。北京林业大学使用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1990年,北京市文物局接收管理,拨专款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并正式对外开放。 大觉寺坐西朝东,保持辽代建筑“朝阳”之俗。占地约9500平方米。其建筑格局分为三路,依山势层迭而上。中路共有六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复建)、碑亭、功德池、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舍利塔、龙潭、龙王堂。右路为僧房,左路有戒台、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等。寺后部是一处布局精巧、幽深别致的寺庙园林。寺院建筑整体布局严谨,颇为壮观。中路主体建筑保持了明代的建筑法式及风格。 大觉寺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名贵花木。如乾隆、慈禧所题